某演習結束后,董鈺在文化帳篷展示區向外軍介紹中國傳統文化。陳黎 攝
長相甜美、高學歷、在大城市有著穩定收入……一個帶有這些光環的姑娘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呢?文職人員董鈺給出了自己獨特的答案。
董鈺,四川外國語大學俄語專業研究生。去年,她考取文職,從一線沿海城市深圳毅然來到位于祖國最西部帕米爾高原的伊爾克什坦會談會晤站,成為雪域高原上唯一一名文職俄語女翻譯。
初次踏上高原,頭疼頭暈、食欲銳減、入睡困難等高原反應讓她無法集中精力干工作,但是這個倔強的姑娘硬是挺了過來,漸漸適應了這里的環境。
問及董鈺為什么放棄大都市光鮮的工作與生活來到祖國西部邊陲時,她總是笑著回應說:“姥爺和舅舅都參過軍,從小我就是聽著軍旅故事長大的?,F在我來到里,能用自己的知識為軍隊做貢獻,是我一生的榮光與夢想。”
對她的到來,單位領導既開心,也有擔憂:如此優秀的女娃能在艱苦的高原環境中扎根嗎?對此,她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應。
去年年底,在《文職人員聘用管理合同》簽約時,面對年限選項,董鈺義無反顧地勾選上了最長的“5年”。“既然來了,我就要扎在這里!”
至今,她仍清晰記得第一次參加中吉兩軍會談會晤的情景。提前做足功課的她,一度信心滿滿。然而,隨著交流的深入,吉方人員的一句口語式問候,卻讓她不知所措,經驗較豐富的同事看出了她的窘迫,立即幫她解了圍。
這個小插曲沒有讓她失去信心,反而更增加了幾分斗志。她主動自我反?。簩I對口,但是經驗不足、臨機處置能力不夠。接下來的日子,董鈺便對自己的要求愈加嚴格。
每天她總是最早來到單位,最晚離開的人。辦公桌上一摞摞厚厚的業務書,是她扎實專業知識的“法寶”;密密麻麻的筆記記錄是她用心補短板的見證。與此同時,她不斷在崗位上錘煉業務實踐能力。隨著參加兩軍會談會晤、中吉聯合巡邏保障任務越來越多,董鈺的翻譯水平也得到明顯提升。
前不久,某演習結束后,外賓來到文化帳篷參觀,董鈺得體大方、精準快速的翻譯受到各國參賽代表團的一致贊許。
來到高原一年以來,這位優秀的姑娘在工作與生活中都得到大家的認可和歡迎,大家稱她為:雪域高原上的“藍孔雀”。
采訪中,筆者問到董鈺以后的人生規劃時,這個小姑娘靦腆而堅定地說:“我對現在的自己還不夠滿意,今后我會更加努力,用自己的專業不斷為國防奉獻自己的力量。”
關鍵詞: